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庞大,单从第三方咨询机构披露的全国公路物流运输费用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已经达到5.8万亿,且以5%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庞大的物流市场催生了高额保险、金融服务需求,货主、物流公司(无车承运人)、保险机构、金融机构(银行、小贷公司等)共同构成了供应链条上的“金融服务链”。
然而,在这个金融服务链条上,物流、保险、金融三个机构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协同机制,相关产品设计、服务流程、信用互通、数据共享等环节掣肘不少。
为了更好地整合信息,统一不同的物流金融场景,达成有效协同,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数据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被深度运用到物流金融业务链条中,“区块链+物流金融”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平台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入选了区块链服务网络BSN首批官方指定应用,是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十强项目。
三方数据共享受阻,传统物流金融业务链条亟需信息可信协同
在整个物流金融业务链条上,数据在各个业务主体之间经常处于彼此割裂、互为盲区的状态。虽然物流平台能够积累和存储司机身份、车队概况、货源订单、运单配送等主体身份、行为数据、车队或司机的GPS定位和ETC交通数据,以及支付、发票、保单等金融行为数据,但是这些信息数据在物流、保险、金融三大机构之间,无法做到信息有效协同。
例如,在物流、保险两大机构之间,出于自身业务局限,物流平台和保险公司均无法有效验证这些多元化数据的真实性。这样无形中推高了保险公司的风控成本,同时制约了打造定制化、创新型产品的能力。投保、核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的运转效率也因为物流场景冗杂,数据无法共享而变得低下。
而在物流、金融两大机构之间,由于信息数据无法穿透、共享,物流平台缺乏具体数据标的对贷款进行信用支撑,平台的融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10%左右),仅仅基于对物流平台单方信任的授信,金融机构也很难满足物流方长期多元化、即时性的融资需求。
物流链条上下游主体之间账期不一,物流平台或无车承运人,与货主之间的账期为3-6个月,而平台和司机、车队之间的账期往往只有7天,平台方现金流压力很大。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协同物流方所提供的真实数据,就可以基于每一笔真实交易数据对物流平台进行授信,物流平台的融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